在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为销量和利润苦苦挣扎时,前天公布财报的理想汽车,着实又让同行们羡慕了一把。
8月8日,理想汽车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二季度营收达到286.53亿元,同比增长228.1%,再创新高;净利润23.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4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此外,根据财报粗略计算,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单车经营利润为2.36万元。
一辆车赚2.36万元,理想汽车应该是除特斯拉外,最赚钱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了。甚至有人评价理想汽车今年二季度的表现,是2020年的特斯拉的翻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是,对于这份亮眼的财报数据,资本市场却并不买账。
在财报公布后,理想汽车美股收盘报42.63美元/股,跌8.62%。8月9日,理想汽车港股股价以167.7港元收盘,跌5.52%。
销量和盈利节节高升,为何资本市场却对理想汽车的未来报以“不看好”的态度?从理想汽车二季度的财报中,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增程产能已达极限 销量增幅也达极限
除了公布二季度的财报数据外,理想汽车还公布了今年全年的销量预期。
“今年全年,有信心超出年初内部制定的全年交付目标的10%-20%(达33万-36万辆),突破千亿元的全年营收目标,且在今年年底,冲击4万辆的月交付里程碑。”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交付目标超预期,突破千亿营收,这对今年极度内卷的汽车市场而言,理想汽车这份考卷显得有些凡尔赛。
但是,资本市场却不这么认为。
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从今年1月份开始,单月交付量一路走高,从1.5万辆每月上升到3.4万辆,单月销量翻了一倍。但是,理想汽车预计Q3交付量10万至10.3万辆,7月交付量为3.4万辆,意味着8月和9月的交付量均在3万多辆。与7月相比增幅有限。此外,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共交付超13.9万辆,第四季度预计交付量约为11.8万辆,平均单月交付量为3.9万辆。
显然,这与李想“冲击4万辆的月交付里程碑”的预期相符。但显然,下半年理想汽车的单月交付量将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增幅并不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下半年交付量达到瓶颈,基本是个无解的命题。
“现在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有两条产线,用来生产L7、L8、L9,单纯从整车产能来看,如果是双班制,产能每个月最多可以达到5万台。但目前产能最大的瓶颈是零部件供应。”在财报会议上,理想汽车总裁兼总工程师马东辉毫不避讳的说到。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理想汽车主要产线有三条,分别为常州基地产线一、常州基地产线二以及北京绿色智能工厂(计划)。三条线每月产能分别为2-2.5万辆/月、1-1.2万辆/月和10万辆/年(计划)。上述三条产线分别生产理想L9和理想L8、理想 L7和理想 L8、以及其规划的纯电车型等。
7月中旬,李想曾发微博表示,“上周开始,常州工厂的产能首次爬升到了8000辆/周。本周开始,持续的交付量应该会稳定在8000辆/周,生产多少即交付多少。”
从产能来看,理想汽车现有常州制造基地的两条生产线最大产能为3.7万辆。即使像马东辉所说,采用双班制生产,单月最大的产能为5万台。即使没有零部件短缺的限制,受产能影响,理想汽车今年单月交付量已经有了天花板。
三款电动车待发切换赛道引担忧
“明年将会发布4款车型,其中有3款纯电车型(不包括MEGA)”,在财报会上,李想公布了接下来的产品规划。
根据规划,理想首款纯电车型MEGA,将于今年年底发布。算上明年的3款电动车,理想汽车即将迎来4款电动车。
目前,理想汽车旗下共有L7、L8和L9三款增程产品在售。与其它新造车势力不同,理想汽车走的是增程赛道。尽管只有三款车型,但因为竞争者较少,理想汽车在市场上快速占得一席之地。
然而,这一次财报会议上,李想公布到明年将新增4款纯电产品,即使加上一款新增程产品,理想汽车将从纯增程品牌,转变为增程与纯电各占半壁江山的新能源品牌。
众所周知,相比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打造专有的纯电动平台,以及更高要求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等。因此,要想做电动车,理想必须要砸重金。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理想汽车对外公布将加大研发投入,二季度研发费用为24.3亿元,虽然低于蔚来、小鹏的研发投入,但对理想汽车而言,这一季度的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加了58.4%。
增加研发投入的原因很明显,显然是因为纯电动车。研发投入的增加,显然将增加理想的财报压力。
此外,资本市场的另一担忧,或许是对理想汽车布局电动车市场前景的未知。毕竟,当下豪华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者已经不少,远不比当初增程赛道上理想面临竞争者寥寥的局面。要想在豪华电动车市场取得同样好的成绩,理想汽车面临的困难显然要大得多。
总体来看,资本市场给理想汽车泼的冷水,表明了对理想未来前景的担忧。亮眼的第二季度财报,会不会成为理想汽车近两年最高光的时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