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从6月2日全面展开,共有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80多万名农机手,6100多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抢天夺时,奋战在麦收一线,机械化收获占比超过99%。 麦收期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打造农机北斗大数据平台上,有超过12万台装有北斗导航的收割机上线,整个收获期共抓取了他们的作业信息达50.5亿条,数据大小超过了30T。一起通过这些数据来看看今年的麦收的特点。
通过数据看今年麦收“难度”
首先来看今年麦收的难度:
(相关资料图)
这是2022年麦收期间的小麦收割作业重心图,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收割重心呈现东西交替,梯次向北推进的态势。而今年的作业重心图,明显的不同就是前期作业重心在河南南阳、驻马店等市与安徽的产粮大市间循环移动。这是因为受到持续降雨影响,河南的农机手或者暂停作业,或者先前往安徽临近市县作业。而受到降雨影响,南阳市的收割窗口期为4天,比去年缩短了7天。
通过数据看今年麦收“速度”
时间紧了,难度增加,各地就千方百计增加抢收的速度。农机手们开启“人歇机不停”的模式,昼夜作业。我们统计了麦收期间0到6时的作业时长,发现高峰期这个本是熟睡的时间里,作业时长超过了2小时。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抢收的重要支撑就是农机装备的提档升级,在农机北斗大数据平台上,经过统计,今年参加机收会战的主流机型喂入量达到了8KG/S,比十年前提高了3KG/S。
麦收期间,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时,平均速度为3.4千米/小时。在高速公路上转运时,它们的平均流动速度达到95.9千米/小时。
今年,单日作业面积最大农机出现在6月3日,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单台单日作业达到了420亩,而平台留存的当地近几年作业最高纪录也只有300亩。这样的作业数据如何达成?当地的村干部给了我们答案。
通过数据看今年麦收“温度”
今年的麦收过程中,还可以感受到很多“温度”。在山东德州,一张张晾晒点地图公布了近6000个可供小麦晾晒的广场大院,方便农民按需规划晒粮地点。
在大型农机企业,上千支伴随式的服务队跟随跨区机收的队伍从南向北迁移。他们在后台搭建可以15分钟响应的24小时服务热线,为作业机械提供应急抢修等服务保障。
此外,麦收期间各地还设立了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3200多个、农机保供优惠加油站1.2万多座,开通三夏农机热线电话近1100部,帮助农机手解决困难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