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工智能板块相比,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2023年相对落寞,但在国内风光装机大年的支撑下,风光老赛道业绩存在超预期可能。
(资料图)
袁京力/文
进入2023年4月以来,很多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了一季度业绩预告,从中可以一窥所在产业的动向。
2023年以来,受chatGPT4.0发布的刺激,国内TMT板块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软件、游戏、芯片等板块依次竞相表演。曾经的机构宠儿风电和光伏板块则相对落寞,股价表现不温不火,但两者的基本面迥然不同。
风电零部件企业金雷股份一季度归属净利润为1亿元,同比增长117.42%;光伏行业的美畅股份预计一季度盈利为3.7亿元至4亿元,同比增长30%至41%;硅料龙头通威股份的净利润为83亿-87亿元,同比增长约60%至68%。
目前看,受益于2023年大招标,风电有望迎来新增装机容量大年,在价格稳定和原材料成本下降趋势下,风电行业的业绩将迎来周期性向上的拐点。而光伏则受益于海外市场的需求稳定及国内光伏下乡的政策推动,也有可能迎来又一个装机大年,再加上后续硅料成本的下降,业绩超预期可能性大。
风电:装机大年再现 成本下降
风电制造产业链主要分为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整机企业主要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其业绩主要与国内的需求变化高度相关;而风机零部件的铸件、塔筒等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一方面成为国内整机企业的供应商;另一方面也打入GE风电、维斯塔斯等国际巨头供应链,形成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企业,风电设备上下游对应的冷暖也不尽相同。
从2017年至2022年,中国风电机组出口量从0.64GW上升至2.23GW,虽然增长迅速,但在海外市场超50GW的风电新增容量中微乎其微。由于整机具有安装属性强的特点,所以风电整机企业的竞争以国内市场为主。
2023年来看,整机企业有望受益国内2022年招标订单的落实及成本的下降。公开数据显示,风电行业2022年累计招标约为112GW,且这种趋势有望继续维持。据三一重能的投资者调研记录,2023年风电招标有望维持100GW。
新增装机层面,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全年装机容量为37.63GW,同比下降21%,主要是因为疫情原因影响交付。
由于风场的建设周期在1-1.5年,前一年的招标量是后一年半左右的前瞻指标,自2015年以来,除了个别年份的抢装潮,风电装机量与招标量基本呈现了这样的趋势。广发证券认为,风电招标领先装机约一年,2023年有望成为装机大年,风机产业将在2023年重新进入高景气度周期。
2015年至2022年,中国新增风机装机容量分别为32.97G、23.37G、19.66G、20.5G、25.76、71.67G、47.57G和37.63G,2022年为近三年来的新低。如果2022年招标的风电项目在2023年完成大部分,2023年的风机装机容量有望超过2020年。根据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75个风电项目完成招标工作,中标规模为18.11GW,同比翻倍。
另外,风机的价格也有望企稳,有助于风机企业毛利率的稳定。广发证券认为,陆风退补之后,产业链价格经历明显下降,在下游回报率较高以及大机型迭代趋于平缓的大背景下,陆风风机价格于2022年四季度逐渐企稳,而海风价格下降将继续。
另外,作为风机重要原材料的钢铁2023年以来的价格相对2022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跌,这也有利于风机企业的盈利修复。钢铁价格在2021年上涨到高位之后,在2022年出现回落,2023年至今继续回落。
2022年6月以来,铸造生铁、齿轮钢等大宗现货价格依然维持在低位,未出现明显反弹。因此,零部件环节成本改善,有望迎来盈利能力和出货量的高增长。
零部件企业首先受益于国内装机的加快和成本的下降。比如,金雷股份就表示,公司业绩的大增主要受益于下游客户装机需求较2022年同期提升,风电产品出货量显著增加;另外则是主要原材料较2022年同期有所下降等因素。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1-2月,中国风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为5.84GW,同比增加10%。
此外,风电零部件的出海也是一个增量。
根据GWEC的预测,海外陆上风电年度新增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45.6GW增长到2026年的52.4GW,海外海上风电年度新增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2.8GW增长到2026年的15.9GW,海外市场有较好的成长性。
对于安装属性较弱的铸件和塔筒环节,铸件因成本构成材料占比不算高,高耗能和高人工助力国内企业出海,而塔筒因原材料占比超80%,原材料钢厚板国内外差距大使得经济性加强。天风证券认为,国内企业未来有望通过成本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国内铸件厂商的海外市占率能从2021年的25%提高到2025年的50%,预计铸件行业出海量2021-2025年年化增速27%,塔筒环节为36%。
光伏:国内需求大增 外需短期无忧
2022年7月以来,受硅料价格上涨导致下游装机受抑制等因素影响,市场对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预期转弱,这导致光伏板块股价整体陷入持续调整中。截至目前,硅片龙头公司的静态市盈率已经跌至20倍左右,硅料上市公司的静态市盈率更是跌至个位数。
从2023年前两个月看,无论是国内新增装机容量还是对国外出口,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相比于风电的稳定增长,2023年以来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更是迅速。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0.37GW,同比增长95.2%。
而这跟硅料价格的下跌有关。据PVinfolink数据,2023年一季度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为206元/千克,较2022年四季度的均价290元/千克下降28.9%;2023年一季度单面单晶182mmPERC组件均价为1.76元/W,较2022年四季度的1.96元/W下降10.2%。
政策也在不断加持。3月23日,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下发相关通知,提出建设“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的目标,到2025年,试点县可再生能源一次消费总量占比超过30%,在一次能源增量中占比超60%,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再加上此前的风光基地建设和光伏整县推进计划,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得到保证。
华创证券预计,2023年国内光伏新装机有望120-130GW,同比增长约40%。继风电之后,光伏也有望在2023年成为装机大年。
虽然2023年中国外贸制造业遭遇了阶段性困难,但光伏出口仍然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光伏是中国为数不多具有全球产业竞争优势的行业,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在硅料、硅片、电池片及光伏组件四大环节全球市场占有率为78%,全球生产规模前十中,中国厂商占据了绝大多数。
海关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光伏出口总额为86亿美元。其中,硅片出口额约8.2亿美元,出口量为8.7GW,分别同比增长20.6%和74.6%;电池片出口额为8.2亿美元,出口量约6.7GW,分别同比增长103%和156.1%;组件出口额为69.9亿美元,出口额为29.3GW,分别同比增长1%和19.9%。整体看,虽然出口金额增速放缓,但出口量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2018年至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分别为102GW、115GW、145GW、175GW和230GW,其中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分别为44GW、30GW、48GW、53GW、87GW。过去五年,除中国外的境外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58 GW、85GW、97 GW、122GW和143GW,欧盟多数光伏是由中国进口,期间新增装机量分别为11GW、17GW、21GW、26GW和41GW。
过去两年,受能源价格上涨和俄乌冲突影响,欧洲制定了更激进的发展光伏计划,计划在2025年达到320GW、在2030年达到600GW的累计装机量,按照这一计划,未来三年,欧盟的平均装机量接近2022年的水准,2025年之后平均每年将达到56GW。
此外,作为海外第二大市场,即便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了关税等多方面的打压,但美国约有一半以上的光伏组件来自中国。3月份,美国政府放行了约0.9GW的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其他电池产品和组件也在缓慢解禁,美国市场的空间有望在一定程度得以释放。
目前来看,即便境外市场在后续季度有所滑坡,国内的装机计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随着上游多晶硅产能在2023年二季度释放,硅料价格有望继续下跌,成本的下降将有利于下游组件市场利润的释放。
关键词: